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侯志仁教授「當臺北遇上菜園 西雅圖都市園圃經驗 」講座分享

123 侯志仁教授「當臺北遇上菜園 西雅圖都市園圃經驗 」講座分享
資料日期:104年10月5日
當臺北遇上菜園 西雅圖都市園圃經驗 演講影片 / 侯志仁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feature=player_embedded&v=32Gfmn0tEm8
(來源:村落之聲,影片感謝村落之聲協助攝影)
特別感謝侯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邀請,與大家分享西雅圖都市園圃經驗,本次主辦單位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假青年公園視聽教室召開「當臺北遇上菜園西雅圖 都市園圃經驗」講座,除了學校及機關同仁,也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參加。在104年10月2日下午的講座上,侯教授與梧桐基金會丘專員分別分享西雅圖都市園 圃與食物森林相關案例,藉由講座分享,使臺北市推動田園城市能與國際接軌,讓北市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外,學習更多都市農園建置經驗,以下為根據演講速記整理 出的內容要點:
 

梧桐基金會丘專員分享食物森林

梧桐基金會丘專員分享食物森林

侯志仁教授分享西雅圖都市園圃

侯志仁教授分享西雅圖都市園圃

「都市農園」(urban farms)最早發生在三零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,因糧食供應不足,因此釋出機場空地讓民眾耕作,後續幾波消長亦大多因糧食危機引起,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重建、亦或是最近的石油危機。其中西雅圖「Picardo Farm」是一個由學生及居民所發起的民間運動,且是第一個由政府買下土地提供社區居民耕種的案例,持續至今超過40年「社區園圃」(community gardens)。
 

早期機場農場耕種情形

早期機場農場耕種情形

西雅圖Picardo Farm耕種情形

西雅圖Picardo Farm耕種情形

社區園圃運動為鼓勵居民而成立了「P-Patch Program」(註1),早期環境受限多半利用閒置荒地轉型園圃,例如高壓電塔下方、垃圾掩埋場或是高速公路周遭土地,直至九零年代才出現第一個公園中規劃出社區園圃的案例,公園主要是由以前的海軍基地開闢而成,其中公園內一小塊地開放民眾耕種,現在社區園圃已納入「土地使用分區」成為法令保障的都市空間型態。
「P-Patch Program」是西雅圖市政府鄰里局之下的計畫,鄰里局主要是辦理社區營造的公部門,推動社區園圃主要為利用種菜的過程來進行社區營造,並藉此改善社區的空間,結合社區的能量,讓居民參與更多公共事務。其中社區園圃也有SOP,主要是民眾由下而上的發展過程,透過土地取得、組織動員、設計發展及成立工作坊,特別的是政府的角色定位以積極輔導而非主導的方式進行;讓社區先凝聚共識自主提案,政府再跨部門地協助土地取得與資源補助(Neighborhood Matching Funds社區媒合補助),也因此讓計畫持續至今日已有超過90處的社區園圃。
 

西雅圖市政府鄰里局P-Patch計畫

西雅圖市政府鄰里局P-Patch計畫

西雅圖社區園圃SOP

西雅圖社區園圃SOP

從侯教授介紹西雅圖都市園圃經驗學習到一個觀念,「我們需要建構一個網絡,這個網絡裡面有民間的角色、有政府各個局處的角色、也有專業團隊的角色,這些角色在某些時候是重疊的,而在某些時候又需要互相配合,所有事情沒有辦法光是仰賴政府就能完成,因為最後種菜的還是居民。如何促成有利都市園圃發展的環境,讓民間團體可以進場,政府又能跨局處整合,這個網絡是決定性的關鍵。」。
註1:P-Patch program是一個西雅圖市政府鄰里局之下的計畫,P是Picardo的縮寫,為紀念西雅圖第一座社區園圃所在地的主人Rainie Picardo。